新闻资讯

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温氏股份联合举办的新猪派走进标杆猪企研学精英班(三生·温氏站)圆满落幕

更新时间:2025-05-30

5月9日-11日,新猪派走进标杆猪企研学精英班(三生·温氏站)在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成功举办,会议由宁波三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三生生物”)、温氏股份、新猪派联合举办。

新猪派

,赞38

来自温氏股份、正大集团、中粮集团、壹号食品、广西农垦、海南农垦、广垦畜牧、北京中育、湖北农发、安徽安泰、东方希望、兴新鑫、越秀农牧、重庆农投等企业的数十位行业权威专家、养猪企业负责人参会,聚焦批次化生产管理、成本优化关键措施等话题展开交流。
新猪派总经理钟怡群开场致辞
宁波三生生物董事长周立明开场致辞


数字化协同产业链破局
猪企竞逐5元成本线

过去一年,受饲料原料价格下降、防疫和养殖水平提升、产能利用率提高三大因素的影响,各大猪企养猪成本降幅在0.65-1.30元/斤不等,低于7元/斤的企业占比为九成。近半数猪企成本低于6.5元/斤,成本差距在0.5元/斤以内。未来,行业竞争或将集中在成本竞争与规模竞争。2025年,“成本竞赛”开启,大部分猪企年度养猪成本目标定在6.5元/斤左右,而牧原、温氏、神农三家企业已逐渐向5元成本区间靠拢。

温氏股份研究院执行总经理王连想分享《“公司+养户”模式集团公司养猪成本优化关键措施》主题报告

王连想介绍,目前,猪企降本进入高阶竞争阶段,产业链垂直整合与环保理念深化是未来发展趋势,也是经营较大的变量。未来猪企的核心竞争力将不是一味的低成本,而是与高卖价协同。要聚焦种猪、服务、农户三个端口,抓好十大关键点,做好上下游协同管理。在服务端,温氏构建了高效的排苗机制,为合作农户提供专业的运输配送服务以及养殖辅助专业团队支持,使农户能够更加专注于日常的养殖工作,持续提高养殖效率。

据了解,提升猪场管理效率离不开准确高效的数据对标。企业进行数据对标过程中遵循历史对标、行业对标、场间对标和预算对标的基本原则,有助其明确自身成本优化方向。

微猪科技创始人张佳分享《数据化管理与成本分析》主题报告

对此,张佳表示,数据化管理与AI驱动正在重塑养猪行业,分角色、分场景的AI深度解析将会重新定义养猪业的数字化,实现生产效率与决策效能的双重跃升。同时,张佳强调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注重数据即时清洗和治理体系建设,同时警惕手写及转录数据错误、母猪断奶数分摊异常、种母猪淘汰记录混淆等多种数据雷区。


4周批全进全出筑牢疫控防线

驱动产能与效率双升

非瘟后,我国养猪生产模式迅速升级,多周批生产的繁殖猪群健康管理为母猪场内进行后备母猪生产和培育提供了根本保障。

当前,养猪先进国家使用4周批分娩模式,对控制、净化和阻断多种病原体在易感动物批次间的传播具有显著优势。以母猪爆发蓝耳病开展净化处置为例,实行4周批比周批次生产的母猪群实现再稳定所需的时间快8倍,平均约20周。

北京正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博士闫之春分享《提产能增效率:批次化与经营管理的协同》主题报告

闫之春表示,猪场全部分娩单元的全进全出、断奶后猪群大批次日龄相近、拉大批次间隔,可成为阻断仔猪批次间水平传播+母仔垂直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间隔28天的批次生产,更加符合大型养猪场的哺乳、断奶、配种操作以及疾病防控的实际需要。对于母肥一体化场,蓝耳病、PED等发病概率可大幅减少;对于中小猪场,出栏批次头数更集中,仔猪更均匀,便于物流安排和减少交叉感染。现有猪场的改造,可按照边际收益法进行评估,选出最合理的规模。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红分享《批次化生产下蓝耳与腹泻的控制》主题报告

张桂红也表示,大周批的批次化生产,产房全进全出,易阻断疾病批次间水平传播,有利于PRRS、PED等疾病防控。其中,以四周批生产模式对猪场的增益效果最佳。在蓝耳防控方面,重点在于严格管控后备猪进群,做好内部猪流管理,全进全出,合理免疫、监测并加强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四周批模式PED控制重点,则需做好背景信息、会议组织、返饲操作、实验室诊断、物资准备、抗体监测等工作。


全流程创新方案破局效率瓶颈

全流程繁殖优化方案解码猪场增效新范式

然而,不同猪场管理体系、生产管理流程以及猪群健康状况的差异导致不同猪场在执行批次化生产层面出现差异。因此猪场应该根据自己母猪群的品系、健康度等实际情况先进行批次试验,依靠数据分析形成适合自己的入群方案。

中粮家佳康养殖生产管理部总经理王巧珍分享《批次化生产模式探讨》主题报告

王巧珍介绍,中粮家佳康29天批次化生产模式以疾病防控为核心,通过全进全出管理切断交叉感染,具有计划性强、数据精准、出栏质量高等优势,但存在高峰人力压力大、硬件要求严格等弊端。过往经验来看,经营管理团队的决心、供应链和销售链平稳顺畅、硬件资源配套充足、生产计划的精准设计、关键环节核心团队强(精兵强将)、高峰期间操作人员足(专项小组)等关键点是29天批次成功实施的关键。

确定好生产批次后,另一个关键就是后备猪群。由于批次化生产需要高健康度、定量的后备母猪补充,因此一定要提前制定计划,做好后备猪群的培育管理与利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猪场在补入后备母猪时存在入群日龄控制不当、缺乏情期管理等问题,造成了母猪产能利用率低、失配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猪场整体效益。

宁波三生生物技术服务总监任广辉分享《直击繁殖管理-赋能生产效率》主题报告

对此任广辉表示,养殖行业已迈入极限降本的新时代,极致追求繁殖效率成为核心目标。后备猪的高效入群、产房的精细化管理方案,以及四周批生产模式的广泛应用,均可显著提升繁殖效率。在这一进程中,宁波三生生物精心构建了覆盖养殖全流程的繁殖优化方案,包括“220之翼”、“无二无别”及“保宫计划”等方案。同时,宁波三生生物亦积极探寻创新途径,如深入研究的单次输精技术、用于降低运输及转群应激的安抚信息素,以及促泌乳以增加断奶重的药物开发等,有力助推了行业的持续发展。

温氏股份中芯种业技术经理彭妙莲分享《从理论到落地:批次化生产的精益实践与效能提升途径探索》主题报告

彭妙莲认为,目前生猪养殖行业面临成本竞争、疫情防控、猪周期波动三大挑战。而批次生产的引入,利于疫病防控的同时,能最大限度提高栏舍利用率和人均饲养效率,切实提高养猪效益。以某存栏3000头母猪场为例,转批次生产后,疫病得到较好控制,生产更加稳定,成本更低,人均利润较连续生产高33万元/年。未来,批次化生产、智能化与精益管理深度融合,将驱动行业迈向更精准高效、绿色智能的养殖新时代,打造“智造猪厂”。

新猪派运营总监江恒主持上午主题报告

宁波三生生物市场技术中心总监柴伟东主持下午主题报告

部分现场花絮

在会议期间,与会嘉宾一同参观了温氏股份总部文化馆、温氏股份研究院和温氏南牧科技展厅,深入了解温氏股份在生猪产业的布局以及智慧养殖体系的建设。

与会嘉宾参观温氏股份总部文化馆

与会嘉宾参观温氏股份研究院

与会嘉宾参观温氏南牧科技展厅

参观环节合影